集团旗下有8家出版社。2015年,集团出版图书7940种、电子音像制品643种。一直以来,集团大力实施精品双效战略,走专业化、品牌化道路,编辑出版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集团成立以来,先后有65种(套)出版物荣获国家级奖项,1000余种图书获省部级奖项。集团组织的《岭南文库》《岭南中医药文库》《广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知识干部培训读本丛书》《社会主义五百年》《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话说中国海洋丛书》《王国维全集》《青苹果丛书》《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蓝色东欧》等一系列重大出版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推出的《新三字经》《健康忠告》《人体使用手册》《小屁孩日记》《红高粱》《这边风景》《出梁庄记》等一大批畅销书,深受读者喜爱。
粤版教材已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品牌。集团立项、编写的粤版新课标教材有19个科目获得教育部审查通过,数量(在全国地方出版集团排名第一)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广东乃至全国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集团拥有2报23刊。其中,作为报刊方阵龙头的《时代周报》是集团于2008年倾力打造的一份大型高端综合性周报,涵盖政经、财经与产经三大板块,被评为“史坦国际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花城》《随笔》是全国知名的老牌文学期刊;《新周刊》以其敏锐的触角和独特的策划思路,被称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一”,并成功实现由时事生活周刊向生活方式周刊的转型,其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突破1000万;《少年文摘》月刊以其精编内容和特有风格,成功出口到东南亚多个国家。此外,还有《葡萄酒》《收藏/拍卖》《消费者报道》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报刊,受到业界与读者的欢迎。
集团旗下拥有一家大型发行企业——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001年,经上级批准,对原广东省新华书店、广东省外文书店、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了更大规模的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是广东省重点扶持的国有控股的出版物发行龙头企业。2015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拥有子(分)公司102家,全集团在职员工4000多人,各地直属新华书店门店104家,总经营面积23万平方米,连锁经营发行网点1300多个,覆盖全省93个市县城乡,集团总资产达60亿元。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承办的2016年南国书香节,全省总入场120多万人次,邀请名人名家300多位,举办文化活动250多场,销售收入3300万,真正把书香节打造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华文书展。
集团拥有一家印刷企业、一家光盘复制企业和一家物资贸易企业。其中广东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是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的书刊印刷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快了印刷设备技术升级步伐,增添了德国原装进口对开八色胶印机一台,启动了高速胶订生产线的引进 ,加快了数码印刷项目的市场调研;广东威雅光电有限公司是中国南方的光盘生产基地之一,获得了“广东省直系统文明单位”“诚信经营企业”“广东省高新科技企业”等光荣称号;广东省出版印刷物资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经营品种齐全的出版印刷物资专业营销企业。公司目前拥有总资产约8.4亿元,仓储9000平方米。
集团从战略层面对数字出版进行布局,在教育、大众、专业出版领域探索全媒体、多介质的数字化出版之路。集团旗下有一家数字出版公司——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负责统一收集、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开展数字教育、数字阅读、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具品牌优势的教育和阅读平台运营商。集团还于2013年10月成立新媒体中心,以《时代周报》为龙头,整合旗下报刊的数字出版和新媒体资源,成效已初步显现。
集团还涉足文化物业经营等领域。目前,集团正在广州建设的广东数字出版基地,已由新闻出版总署(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挂牌成为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同时,以打造出版业全产业链基地为目标,加快建设“南方文化产业中心”(含物流基地、印务基地),整合出版产业纵向各个环节,提高编、印、发、供整体产业链的集成度,从而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拓展集团发展空间。集团正推进打造的“花城文化广场”将成为永不落幕的“南国书香节”以及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文化新地标,满足市民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投资改造的文化主题酒店——广轩大厦酒店将成为广东省宣传文化系统教育培训、政务、文化交流和商旅服务的重要基地。集团旗下的广东新知本置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物业经营管理和开拓工作。
集团旗下还有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广东省出版进出口公司。广东省出版进出口公司成立于1980年8月,担负着广东出版业与海外交流和贸易合作的任务。